枋寮義民廟參訪報導

 

標題: 道場參訪 
參訪地點: 第一站枋寮義民廟
時間: 2012/09/23


 

資料蒐集

義民爺,為臺灣民間信仰,義民本義為義勇之人民。
臺灣所謂的義民爺,是指祭祀在械鬥、民變、戰爭中,因保衛家鄉而犧牲的義民軍。

「新埔義民廟」,又稱「新埔枋寮褒忠義民廟」,原名「褒忠亭」。
建於清乾隆53(西元1788)年冬,因其歷史最久、香火最盛,堪稱全台義民廟的總檀。廟內合祀三山國王、神農黃帝與觀世音菩薩。
每年農曆7月20日的義民節活動,當地15大庄輪流值爐主祭祀,參與信徒來自全省各地,場面壯觀感人。
時至今日,枋寮義民廟已經成為全省客家人,重大祭典與信仰中心。

乾隆51年(1786),林爽文之亂,林先坤、王廷昌、陳資雲、劉朝珍等,組成義民軍奮勇抗亂以衛鄉土,並協助清軍剿亂。
迄53年春、全台始告平定。乾隆53年,犧牲成仁的義民軍先烈約二百餘位,於凱旋回歸時,僱請牛車沿途遍拾忠骸(有黑布為記)。
原擬歸葬大窩口(今湖口鄉),雖車過鳳山溪,牛竟不受驅駛,經焚香禱告後跌筊取決,合塚葬於下枋寮「雄牛睏地穴」吉地現址。
乾隆皇帝有感義軍之忠勇衛土精神,特頒御「褒忠」敕旨,藉以褒揚。

林先坤(竹北六家人) 於清廷官員抵達紅毛港時,搭建榕樹門樓恭迎簌旨,迎回後於六張犁庄。
大窩口(舊湖口) 戴禮成、才成、拔成昆仲以先父「戴元玖」公之名義捐獻土地。
經多方奔走捐輸,於乾隆53年冬奠基破土,迄55年冬,竣工落成,是為「褒忠廟」。

同治元年(1861),彰化戴潮春之亂,客家義軍為了保衛鄉土,並受命協助清軍再次出征。
而這次犧牲的義軍人數,也高達一百多人。戰後,新埔士紳陳資雲等復將忠骸收集,一同歸葬下枋寮,增建附塚於總塚之左。
今日義民廟後山可看到兩座墓塚原因即在於此。

日治時期,日本政府在全省各地大肆拆除廟宇。新埔褒忠義民廟原也難保,但因客家人士一再陳詞,並到東京請願,說明義民廟不是迷信,
而是對祖先英烈事蹟的懷念與敬仰,方才倖免終獲保存。尚且由當時的拓務大臣、臺灣總督等,頒發獎牌褒揚。至今,牌匾仍懸掛在義民廟之中。

廟宇於兵戎浩劫之下,盡遭回祿。明治33年(1900) 張坤和、徐景雲、傅萬福等人召集祭祀區14大庄信徒,協議捐資重建。
直至明治39年(1906) 始告竣工。今之所見的義民廟已非原貌,因年久陳舊,已於民國53年興工修繕,使成煥然一新。

新埔義民廟依山而建,因乾隆皇帝賜名「褒忠」,最初將廟命名為「褒忠祠」。
據說因該廟合祀三山國王、觀音佛祖(該廟牌位名)、福德正神等,改稱義民廟。
義民廟坐北朝南,後有店仔湖台地,前有鳳山溪水,前低後高,左右開帳,宏偉壯觀。

資料引自: 維基百科、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apexcheng/35974694、新埔義民廟魏文彬http://www.beipu.org.tw/125.htm

 

參訪活動花絮

上午9:30抵達枋寮義民廟,中巴停放在義民廟牌坊正前方。大家一下車,立即可以觀賞到義民廟外觀的氣勢。

大夥一下車,先欣賞義民廟外圍壯觀的碑坊,左右威嚇的石獅,以及觀看外兩側左龍右虎的氣場差異。

 

義民廟前牌坊右側的石獅

 

義民廟前牌坊左側的石獅

 

從牌坊走往寺廟大殿的路上,看到大殿牆上的跑馬燈秀上: ”歡迎中華阿逸多學會蒞臨”的字幕,讓人看了立即感受到義民廟的熱情款待, 大夥看著、欣喜的談論著,隨身的照相機也隨機拿起來拍攝。

由於枋寮是金鳳理事的家鄉,與義民廟成員也很熟,在金鳳理事的引薦, 理事長先跟義民廟林住持見面,林住持也特別為本會做寺廟導覽。

這次道場參訪是本會於今年101度第二次道場參訪,今天特別安排五個定點, 分別為枋寮義民廟、新竹城隍廟、苗栗義民廟、苗栗大湖法雲寺、 以及龍潭南天宮,而枋寮義民廟是今天參訪的第一站。

其中枋寮義民廟、大湖法雲寺都是先與寺方接洽,安排有寺廟導覽解說。 希望透過導覽,讓參與的師兄師姐們更了解寺廟歷史, 進而提升對道場磁場變化的細微觀察,以提升靈修的判斷力, 以及對先祖慎終追遠的情懷。

因此,相當鼓勵會員能踴躍參與。

而學會為鼓勵會員們的參與,於費用上折收成本價的一半,若願意投稿寫上參訪心得者,獎勵金則是將所收之費用歸還給會員。

 

義民廟林住持特地為我們做詳細的寺廟導覽,從建廟歷史說起「雄牛睏地穴」歷史、為感念土地捐贈者並在大殿左側供有地主之牌位。
主殿供奉義民爺,主殿左祀三山國王、觀音佛祖、神農皇帝,主殿右方祀福德正神牌位。
並介紹早期神豬之秤子,以及壁上神豬、神羊的歷史照片,以及招待大家嚐嚐加有艾草之客家庄麻糬。
林住持表示,這客家庄的艾草麻糬,在每月逢初一、十五,以及週日,廟方都有請廠商到現場做給信眾品嚐喔!!!

 

主殿左方,祀有三山國王、觀音佛祖、福德正神牌位。

 

清乾隆皇帝知悉義勇軍之忠勇衛士精神,特頒親筆「褒忠」懿旨,以為獎勵。

 

主殿右方,中間牌位為福德正神牌位。

 

理事長、大師兄、金鳳理事代表學會上香,以表誠意參訪。

 

建築極具特色,為二進、二廊、二橫屋的四合院燕尾脊建築。廟內雖未設龍柱,惟雕梁畫棟,裝飾多樣而且精緻華麗。
廟內匾額多是新埔義民廟的一大特色,有清以來歷年執政者賜與的牌匾,皆是珍貴的文化資產。

 

在義民廟大殿前方與林住持合影,

感恩今天給予本會詳細的導覽與解說。

 

 

接下來,由慧平上師帶領大家到廟宇後方,勘查先民之義民塚。

義民廟正後方總塚,為林爽文之亂,犧牲成仁的義民軍先烈約二百餘位,
合塚葬於下枋寮「雄牛睏地穴」吉地現址。

 

大家到達現場,恭敬的參訪,感受現場在塚的內圈外圍有何差異。

 

附塚:
同治元年(西元1861年),彰化戴潮春之亂,客家義軍為了保衛鄉土,並受命協助清軍,再次出征。而這次犧牲的義軍人數,也高達一百多人。戰後,新埔士紳陳資雲等復將忠骸收集,歸葬枋寮,增建附塚於總塚之左。

 

大家到達現場,恭敬的參訪,感受現場在塚的內圈外圍有何差異。

 

 

總塚、附塚的磁場,大家都可以清楚感受到,外圈是陽氣,內圈是陰氣,義民廟其它地方的土地,踩起來都是充滿溫暖之氣。

 

在義民廟的右側有一湖,湖旁有一洞穴,內有一尊騎龍觀音。

 

大家穿越過湖中心的吊橋

 

過了吊橋,大夥坐下來靜思,交換心得。
慧平上師指出,義民塚內留有日人之殺伐之氣,只要告知周邊日人:
「日本政府已經同意保留義民廟,他們不須要繼續進行破壞了。」,過沒多久,殺氣慢慢散去,圓滿今天枋寮義民廟之參訪。

 

牌坊前合影留念

 

 

林宜靜彙編與報導(2012/09/2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