苗栗法雲寺參訪報導

 

標題: 道場參訪
參訪地點: 第四站 苗栗大湖 法雲禪寺
時間: 2012/09/23


 

資料蒐集
法雲寺,位於台灣苗栗縣大湖鄉,由覺力禪師創立於大正2年(1913年)。
與月眉山靈泉禪寺、觀音山凌雲禪寺、大岡山超峰寺合稱日治時代台灣佛教四大道場、四大名山,
開法雲寺派,為台灣佛教九大門派之一,為台灣佛教曹洞宗重要叢林。

【認識法雲禪寺】
  「法雲禪寺」位於臺灣省苗栗縣之東南;創建初始,本屬新竹廳苗栗一堡,嗣後則併入新竹州。臺灣光復後劃屬新竹縣,迨至中華民國三十九年調整行政區域時,方編隸為苗栗縣大湖鄉。寺前千巖聳立,清濁合流其間,左右雙峰環抱,宛似金童玉女之拱侍觀音,因而觀音山則得名於斯。法雲禪寺則依山傍水而建,殿前遠眺中央山脈層巒翠嶂綿延起伏;近瞻鸚鵡山,巍峨壯偉,盡收眼底。
  山下彼岸橋,為登山之始點,乘車至此溯山澗溪谷而行,沿塗茂林修竹,清流湍激,可聞鳥啼猿鳴,饒有林泉之自然情趣。山後礦坑密佈,號稱本省石油產量最豐之礦區,油井天梯林立,可與阿里山比美,遠較獅頭山尤為優美,為尋幽探勝者所不可忽視之聖地。
  彼岸橋距苗栗市區二十公里,離大湖鄉鎮市區僅三公里,每日公路汽車往還數十班次,早期步行登山有一千八百二十石階,三十分鐘可登山巔。民國五十四年四月,由台北大同公司主人林灶先生伉儷為報開山祖覺力老和尚度化因緣,發心開闢環山道路,命名為「妙賢路」,供作步行登山捷徑,小型自用車只需五分鐘即達寺院山門,交通極為便利。

【玉佛的由來】
  民國三十六年達華法師由日返臺,被推舉繼真常法師遺職,任法雲禪寺之副住持。次年春,由妙果和尚、達華法師二位和尚主持下,邀集派下信徒與地方士紳研商重建大雄寶殿,中興祖庭,以繼覺力老和尚偉業,幸獲與會四眾之發心,遂擇日著手重建。工事進行年餘,達華法師受聘臺北萬華龍山寺住持而辭卻本寺副住持之職務。
  之後,寺內一切重任,概由妙果和尚及寺內僧眾與護法信徒共同發心襄助。歷經三載,至民國四十年十二月八日(釋尊成道紀念日),舉行大殿重建落成典禮,並將功德堂之教主聖像請至新殿供奉。當大殿落成時,僑居新加坡之弘宗法師亦回本山參加盛典,見大殿寬廣而頓覺佛像較小,遂發願於回新加坡後,刻送大玉佛一尊以供安奉。
  歷時三載,直至民國四十三年七月弘宗法師得新加坡、泰國、緬甸等地華僑之助,在緬甸雕刻玉佛一尊,重約一萬臺斤,高九尺。七月初始運至基隆,七月七日運抵本寺山麓。搬運上山歷時達二十天,於七月二十八日安奉大殿中央,農曆十月二十四日舉行開光典禮,為落成盛典增光不少,而此白玉釋迦牟尼佛也因此聞名遐邇,禮拜者絡繹不絕,度化無量眾生。

【認識法雲禪寺】、【玉佛的由來】之文字資料,引自大湖旅遊網 http://www.dahu.com.tw/fayun/ (2012/09/25)

 

參訪活動花絮
下午2:30,抵達山下之美山飯店,因尚法雲寺山路窄小陡峭,中巴不能上去,我們一行16人,剛好轉乘九人座車二部上山。
到達法雲禪寺,理事長帶大家先參見住持達碧法師,再一起到大殿禮佛,然後回到會客室跟達碧法師請益。

達碧師父忙著泡東方美人茶請大夥喝,頓時室內充滿茶香,每一人手上一杯熱騰騰的茶,美人茶之甘甜香氣喝在嘴裡,都讚不絕口。

 

大夥一邊喝著美人茶,一邊參觀壁上掛著有關,法雲禪寺歷代祖師、歷年修建、傳法照片,以及書墨作品。
以下大雄寶殿之歷史照片(也是掛在會客室之照片),取自大湖旅遊網http://www.dahu.com.tw/fayun/(2012/09/25):

目前大雄寶殿的建築景觀,則是在民國70年由第三代住持妙然禪師所興建。

 

交流時間

理事長先介紹本會傳承及精神導師的研究發展,可以帶領我們走向健康的身心靈,在座的師兄姐各個氣色飽滿,面相圓滿就是最佳寫照。
達碧師父加上一句:再加上東方美人茶,每一人都變成俊男美女!!!   頓時,引起大夥哄堂大笑!!!
輕鬆愉快的交流,就在這平易近人的過程進行…..


理事長請示達碧師父,目前法雲禪寺修持的法門是甚麼?
師父表示: 是以淨土法門持咒念佛誦經為主,遇到信徒心理有障礙的,都會請他們好好持咒念佛誦經。
有些信徒也在這樣的持咒唸佛誦經的過程,走過生命低潮,進而重建事業。
但是遇到難解的心理運氣問題,還是會跟信徒說大問題要自己做決定、自己負責。
理事長表示,本門跨多領域做修練與研究,於唯識、及心理學方面,可以提供比較具體之心理治療技術紓解生活壓力。
在這一方面,都可以進一步交流。

 

導覽法雲寺建寺緣由

住持 達碧師父為我們講解,法雲寺建造緣由。

法雲禪寺位於大湖鄉觀音山上,沿途修竹林立,群峰環抱,該寺經重建為日式寺院建築,庭園中櫻花遍植,古木參天,恬靜清雅,
從正殿向前方遠眺,苗栗群山盡收眼底,俯視汶水溪谷,流水琤琮,視野遼闊,令人心曠神怡。
法雲寺地理位置,位於「東西向快速道路72號公路終點處」省道6號與省道3號交會處的大湖鄉汶水村的半山腰上,
此處也正是獅潭溪、汶水溪與大湖溪『匯流後稱後龍溪』的交會處。

鷂婆山和法雲寺有一段「平番」奇緣:

   法雲禪寺之創建,肇始於距今百餘年前,清末政府開闢大湖鄉時,由於土地之爭奪,外來漢民與高山族民之間屢動干戈,
迨至日本據台時,舊習依然,時大湖區長吳定連及廳參事劉緝光等首唱建寺,切望佛法支流布,消弭族系派別之紛爭,
而後1910年偶遇福州參學之妙果和尚返臺,一夕傾談下,建寺計畫底定,嗣於妙果和尚返鼓山迎恩師來台共負開山巨業,
越年11月17日舉行落成暨住持晉山大典,副住持妙果和尚暨僧眾長住四十九名,自後即經常巡行宣講佛法,
使大湖居民在精神上有所寄依,而法雲禪寺之名稱隨以建立,時有「法雲建、大湖平」之童謠。

  鷂婆山位於大湖鄉最北邊的汶水溪畔,標高九百零一公尺。由法雲寺眺望,鷂婆山勢如巨鷹展翅,因此客家人稱它「鷂婆山」。
傳說,清光緒時征番漢人林朝棟和墾戶大員吳定連、劉緝光、黃南球等人在一次宴飲時,劉認為大湖原住民常作亂,難以征討,是鷂婆山作祟,
要設法制壓,地方才能綏靖。經研究後在鷂婆山西面,隔大湖溪的觀音山上興建一座觀音禪寺來點化鷂婆惡山。
民國二年開工興建,命名為「法雲寺」。

  苗栗縣誌記載,清朝嘉慶廿三年(1818年)間,在公館庄擔任理番通事的福建泉州人陳阿輝,徵得原住民同意,
率族人進入水尾坪,從事築壘掘井,墾荒耕作。後來受閩粵械鬥及原住民襲擾,於道光年間(1821年)二月放棄墾耕,
退出水尾坪,此為漢人入墾大湖的開端。

  目前法雲寺庭園立有日據時代大正六年製的大湖開發紀念碑,記載開發事蹟及法雲寺創設緣由。
台灣光復後,嫌惡日本年號的民眾把碑文的「大正」改為「民國」,年代雖一樣,但字跡歪斜,反而讓人懷疑立碑時間。

資料引自: http://1406.work.idv.tw/temple.htm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E8pQiAOZHwCLUXSQzD0OwWSFrAs-/article?mid=17278

 

合影

感謝達碧師父為我們做的導覽,並於寺前合影。

 

法雲寺碑文

慧平上師帶著大家來考察法雲寺碑文,對照剛才達碧師父導覽法雲寺建寺緣由。並指導大家供養大悲水讓先民之亡靈安息。

法雲寺紀念碑

法雲寺著名的歷史遺跡,是座落於大殿旁的大湖開拓紀念碑,為大正六年(1917)大湖地方紳商所立,
以感念吳定新、吳定連、吳定來、吳定貴兄弟開拓大湖的功績。 
紀念碑基座的四個牆面都刻有碑文,記載吳氏兄弟的事蹟及法雲禪寺興建的緣起。
大湖的開拓,吳氏兄首開其功,而法雲寺的興建,也是吳氏兄弟所倡議。 

最初,吳氏家族開拓銅鑼的新雞隆(今銅鑼鄉新隆村),後來吳定新率兄弟登高探險,偵察發現大湖地形開闊,可加以開墾,以做為雞隆的屏障,
因此地山谷形像一座大湖泊,而命名為「大湖」。於是向官府申請拓墾,同治元年(1862),吳氏兄弟召募墾戶,並雇用隘勇入墾大湖,
此舉激起了當地泰雅族部落的反抗。碑文記載了當年雙方戰鬥的激烈情況: 

「相持三個月有餘,周圍銃柜築成二十座,詎大小南勢蕃人懷忿不服,糾緝北勢至南庄大小共十七社,計六百餘名,
于是年十一月末演夜齊到現在學校附近地為戰場,七日間激戰不休,互相死傷,即取救于雞隆佃戶百餘名鋒擁而出,
襲擊一陣,蕃人死傷益甚,暫生退避;繼殺一陣,始行畏服,轉托求和。」 

雖然漢人成功入墾大湖,並設隘守禦,以保護佃戶,然而雙方衝突持續,互有攻擊而傷亡不斷。
後來吳定新的弟弟吳定貴、吳定來都死於戰鬥。光緒13年(1887),吳定新逝世後,由吳定連繼承其志,持續開墾大湖,
大湖終於成為一個以漢人為主的農業聚落。 

資料引自: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hotelkingdom/410087

 

最後,大夥來到法雲寺正門,由子平上師指導觀察環境磁場現象,並作大悲水供養,圓滿今天法雲寺的參訪。

 

 

註:感謝淑惠師姐提供相關照片。

(林宜靜2012/09/25彙編與報導)